位置 | 首頁 — 堅果基地
黑龍江省五營林業局



五營位于黑龍江省伊春市北部,小興安嶺南坡腹部,這里盛產紅松,素有“紅松故鄉”之美譽,是黑龍江省唯一的森林生態旅游示范區。
五營”的由來
一說,五營是抗聯第五營。據伊春市檔案局有關資料記載:在伊春狩獵30余年老獵民程玉斌反映,五營一帶,曾有抗聯第三路軍第五營駐過防,后將此地稱五營。二說,五營是第五堆營?!逗邶埥∫链菏械孛洝酚涊d:五營由原狩獵第五堆營得名(即從湯旺河下游往上排,五營是狩獵第五堆營)。
三說,五營是五個堆營。當走訪湯原縣抗聯人員時,據東北抗日聯三軍九師七十四團戰士崔樹林回憶說,1936年老錢柜(今上甘嶺區境內)戰斗后,部隊就駐防在老錢柜。他曾隨戰友到過五營。當時這里是圍山轉的五個堆房(亦稱堆營),堆房里住狩獵下對和種大煙(罌粟)的人。清楚記得:中間平地是個令營,四周是二營、三營、四營、五營,按溝系組成五個堆營。獵人除漢族外,還有鄂倫春人。房子是用木頭刻楞,獵人們冬天打獵下對,夏天種大煙。這里抗聯沒來以前就叫五營,根本就不是抗聯第五營。也不是從湯旺河下游往上排的第五堆營。
四說,抗聯三軍九師七十五團少年排長張坤說:1935年,他擔任警衛工作時,曾隨三軍部隊首長到五營參加過軍事會議,記得當時五營有五個堆房,離的都不遠,那時就叫五營。
五說,抗聯六軍司令部警衛員張文東介紹:1933年隨他哥哥參加抗聯,在六軍司令部擔任警衛員工作。因當時活動經費困難,不能滿足革命事業需要。首長委派他與勤務員李青山二人,沿湯旺河至黑河收皮張、大煙稅。1934~1936年連續三次到過五營。他記得五營這有好幾處堆營,幾趟溝都有,那時這里就叫五營。當時抗聯部隊編制是軍、團、連,沒有營的設置,五營不是抗聯第五營。
老抗聯戰士原黑龍江省總工會副主席李敏提供的說明,和一九六六年,在五營豐林林業局辦公樓西的家屬房后的菜地里,挖出的已經銹得只剩槍管和槍柄的左輪******,以及在五營多處挖出的生銹子彈和破損的“三八”槍來看,東北抗日聯軍曾經戰斗在五營。 1936年老錢柜戰斗后,因五營距老錢柜較近,并且更隱密,東北抗聯三、六軍將“東北抗日聯軍軍政干部學?!?、“抗聯三、六軍被服廠”、“抗聯三、六軍供給處”(糧庫、農墾等)、“抗聯六軍醫院”、“抗聯三、六軍兵器修械所”等遷到這里的五處堆營,更使“五營”名聲傳揚。
3氣候
五營區屬中溫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。除受緯度、地理條件和大氣環流控制外,還受森林和局部地形影響,致使五營林區四季氣候變化很大。
年平均氣溫為0.2度,年降水量為626.9毫米,年日照時數為2190小時,年最大降水量為832.7毫米,出現在85年。無霜期為111天,大于或等于10度的積溫為2067.4度,積溫最多年份是2000年,為2758.8度,最少年份是76年,積溫為1781.6度。
4資源
五營位于小興安嶺中麓,素有“紅松故鄉”之美譽,而五營就是“紅松故鄉”中的一顆“綠寶石”。
五營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,生長著郁郁蔥蔥的紅松 原始森林,是我國重要的林產區之一。
除木材這外,林下生長著人參、刺五加、五味子等300多種野生藥材;蕨菜、猴腿、刺嫩芽等20多種山野菜。
猴頭、靈芝、榛蘑、元蘑等20多種野生菌類;山葡萄、越桔、藍靛果等20多種山野果;林內棲息著馬鹿、黑熊、野豬、麝、飛龍、榛雞等230多種珍禽猛獸。
地下蘊藏著儲量豐富的鐵、銅、錫、鉛、鋅、石灰石等10多種礦產資源。其中可再生利用的綠色食品資源尚處在開發初期,發展潛力巨大。
獲得地理標志產品紅松松籽和黑木耳。